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捧紅Janet和《瘋台灣》幕後推手:他在六年內讓台灣成為Discovery北亞區總部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iiifgh    時間: 2015-3-24 08:16 PM     標題: 捧紅Janet和《瘋台灣》幕後推手:他在六年內讓台灣成為Discovery北亞區總部

捧紅Janet和《瘋台灣》幕後推手:他在六年內讓台灣成為Discovery北亞區總部
WE PEOPLE 東西名人雜誌 2015/03/23 08:00:00


文:賴韋廷;攝影:張嘉興

林東民曾經是大專聯考聯考兩次的重考生,如今卻成為跨國媒體亞太區明星經理人,他的20多年的職場歷練有如「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」這句老話的註腳,人生,怕輸,就不會贏。

「挑戰的背後是一個學習的機會,如果人家都相信你了,難道你不相信你自己嗎?」林東民平靜地說著,彷彿那是別人的故事,但這明明是他自己的寫照。

今年是Discovery進入台灣20週年,在慶祝晚宴上,不只旗下數個指標節目主持人齊聚一堂,Discovery亞太電視網總裁兼董事總經理侯尚享(Arjan Hoekstra)也飛抵台灣共襄盛舉,也致詞盛讚Discovery台灣在自製節目上的輝煌成績。

能夠締造這些成績,不得不提到靈魂人物,也就是領軍Discovery台灣12年的林東民。

2002年他出任Discovery台灣區總經理,六年內讓彈丸之地的台灣成為北亞區總部,管理台灣、香港、南韓等市場;推出一個又一個開創性的在地自製節目,《台灣人物誌》的成功模式被複製到中國拍攝成《中國人物誌》;《瘋台灣》在海內外廣受歡迎,捧紅素人Janet成為當家主持人之餘,也影響亞洲總部,推出《瘋亞洲》;《台灣無比精采:走進總統府》更一舉拿下第17屆亞洲電視獎最佳紀錄片獎。



探索典範

Discovery並不只是很會得獎,林東民與他的團隊訂下「以國際性視野探索台灣在地題材」的製作主軸,乍聞顯得冷門,卻獲得觀眾支持,曾創造跌破眾人眼鏡的高收視率。

例如《建築奇觀:台灣雪山隧道》首播時,不僅以全國總平均收視1.20,刷新知性頻道收視紀錄,亦在同時段25至54歲收視群中,以平均1.52的數字,榮登有線電視頻道收視冠軍,超越了各大新聞台及綜合頻道節目;又如去年引起軍武迷熱烈討論的《台灣特戰部隊》,首播當晚也奪下同時段所有新聞、知性頻道節目的冠軍,收視率達1.84。

另外,別出心裁的品牌活動,也讓令人感到驚艷,去年至今,Discovery旗下的TLC旅遊生活頻道連兩年舉辦了全球首見的「TLC野餐日」,吸引超過三萬五千人一起到美堤河濱公園野餐,還造成活動當日台灣臉書PO「野餐文」洗版現象,帶動台灣各種大型綠地野餐活動興起,太多輝煌成績,幾乎讓人忘記Discovery剛進台灣時,觀眾見到的,僅是外語節目配上中文字幕而已。

本質的改變,從林東民開始,但他的視野與膽識當然不是一蹴可幾,進入Discovery之前,他早已是台灣電視圈赫赫有名的經理人,戰功彪炳都源於他過人的好學與敢冒險。

當年林東民畢業於世新編採科之際,正是1980年代台灣影像相關產業方興未艾的時刻,但志在影像產業的他並未像同學一樣,急於投身這股正要蓬勃的浪潮,報社實習一年後他選擇先到日本進修,學習攝影、燈光等等前製技能,兩年後拿到燈光師執照的他學成回國,當時台灣最大的廣告公司台廣(如今的電通)正要與日商展開一連串的合作,會說日文的林東民考進台廣後,因此受到重用。

初生之虎

「雖然剛進廣告業,並不是如自己夢想的當一個導演,但起碼我進來了。」林東民說得謙虛,事實上他進入廣告界後,從未小看自己,不論是一開始待在台廣,或是後來跳槽到聯廣,雖然一開始別人看重的是他的語言能力,但是他經常主動攬下企劃、公關、活動規劃等工作,當成練功,台灣廣告界激烈的競爭生態也養成他居安思危的習慣,「中國廣告市場越來越競爭了,但是他們至少也是三個月才簽一次廣告Que(廣告媒體刊播表),台灣從以前就是月簽,每個月都要想下個月的業績在哪。」

林東民在職場上追求的是成長,別人眼中的安逸,在他看來卻是莫大的危機,1991年當緯來電視台想要成立日本台,急需懂節目、行銷,且與日商交手過的人才,就找上他,31的林東民成為緯來節目總監,但他不滿足於僅是遵循公司既定方向來洽談節目,當台灣對日本節目的認知還停留在日本武士劇,林東民就力主引進偶像劇與綜藝節目,耗費相當的溝通心力來說服公司,也主動找上日本富士電視台,促成《東京愛情故事》、《上綱異言堂》、《料理東西軍》等節目進入台灣,這些節目的大紅、長紅,都證明了他的遠見,後來他更與日亞航、日本觀光協會合作,找藝人林葉亭到日本主持旅遊節目,開了赴日製作行腳節目的先例。

兩年後,林東民又被JET TV的幾位大股東相中,延攬他來主持開台,只是當他真正上任,上班的第一天才發現,除了自己,辦公室裡什麼都沒有,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「開台」!他必須從買辦公桌椅、聘人開始,而公司下令,三個月後就得開播,「那幾年是我最敢冒險的一段時間,情況再怎麼困難,(JET)三個月後就要開播了,我沒有時間退縮,那時候曾經整整三天沒回家,電視台裡大小事我都可以做。」

後來林東民硬是在期限與預算內,張羅出人事、行銷、廣告、硬體、節目代理等等,一個電視台該有的編制,更奇蹟似地準時讓節目開播、準時開台,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讓他34歲就成為JET台灣區負責人,也讓他在電視圈一戰成名。不過,林東民像是永遠在挑戰自己的極限,眾人看來他已經坐穩高位,但2002年他接下Discovery的邀請,出任台灣區總經理,這一次他來到了一個全然美式風格的陌生環境。



挑戰框架

「我總是告訴職場中的主管階層『你必須要有在巨大壓力下工作的能力』,在壓力下撐過來了,那個成長是最快的,會激發你所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」林東民的職場哲學往往來自他的親身體驗,來到Discovery之後,他一邊硬著頭皮適應了英文為主的工作環境,一邊也得面對國外頻道在台發展的關鍵時間點。

「國際媒體進台灣,剛開始只是上字幕,做配音等等很基礎的事情,如果不盡早做出差異化,原本的優勢有一天會不見,我想要多開幾個頻道,提供觀眾定位不同的主題頻道,還要在節目內容上真正要做到差異化,在國際媒體裡面做一些在地的節目,要不然在別人眼中,永遠都會覺得我們帶著國際媒體的傲慢,觀眾會覺得這個頻道不關心我們的生活。」

熟諳台灣有線電視複雜生態,人脈亦廣的林東民,當時先是讓旗下三個頻道順利進到每個系統台,確保台灣所有有線電視收視戶都能看到這三個頻道;繼而不斷向總公司爭取自製節目的機會,在不斷遭到拒絕後,總算爭取到首部自製的本土題材節目《太魯閣的秘密》,但完成後,送至亞洲總部審核,被認為「取景、運鏡、剪接都不具備Discovery的製作水準」,還被下令終止該計畫,但他不死心,硬是請國外製作人飛到台灣補拍鏡頭,讓節目過關。

2003年9月《太魯閣的秘密》首播,收視率達到1.28%,成為當年Discovery台灣區收視率最高的節目,也成為Discovery台灣區自製節目的入場券,後來陸續推出《台灣人物誌》、《建築奇觀:台灣雪山隧道》、《瘋台灣》等節目,隨著這些節目叫好亦叫座,在收視率與獲獎上都有所斬獲,Discovery台灣區也成為北亞區總部,林東民更是不斷高升,成為Discovery亞太電視網資深副總裁,Discovery亞太區也從剛進亞洲時的僅單一個頻道,拓展為八個品牌頻道。

然而,林東民依舊不安於現狀,相中許多人深感好奇,卻經常被視為票房毒藥的華人當代藝術做為題材,去年年底推出《華人藝術紀》記錄徐冰、張垣、楊識宏與李真等四個來自海峽兩岸,馳名於國際藝壇的藝術家創作歷程,引起許多討論與矚目。過去Discovery單是製作一集一小時的本土題材節目大約就得耗時一年,研究期長達半年,《華人藝術紀》的製作困難更勝於這些節目。

「藝術家一定不好拍,尤其是這些成就早就被認可的藝術家,他們沒有理由要被觀看,記得第一次詢問徐冰,他就直說了,BBC曾經想拍他,被他拒絕了,如今他為何要上Discovery?」後來林東民知道徐冰正在進行另一項公益計畫「木林森」,便提出邀約,想拍攝木林森計畫,放進Discovery《世界地球日》特輯中,也許徐冰感覺到了這份合作的誠意,便答應加入《華人藝術紀》的拍攝。

徐冰如此,其他三位藝術家亦是經過相當的說服功夫,最終能打動他們,關鍵都在於多年來Discovery所累積的多元頻道優勢與品牌形象,「很難從結果論來論定當初決策的對錯,誰也說不準未來會如何,但是不冒險,就是危險的。」林東民說,怕輸,就永遠不會贏。

本文獲《東西名人》授權刊登,原文請見〈無限風光在險峰:Discovery亞太電視網資深副總裁暨北亞區總經理林東民〉2015年2月號

責任編輯:吳象元
核稿編輯:楊士範




作者: gogosp    時間: 前天 09:02 AM

感謝版大的用心分享呀!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04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