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—— 生命的奧秘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逃出魔幻紀    時間: 2024-8-3 01:16 AM     標題: 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—— 生命的奧秘



我認為老子的理論系統是中國哲學思想體系的天花板,甚至是世界哲學體系的天花板,因為這天花板之上是人類無法單憑自己的理智去理解的真道 —— 聖父、聖子、聖神三位一體天主至高無上的唯一真理。老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,已經觸及到這個真理的一部分,雖然未能探索到真理的究竟,卻能夠感覺到那真理的無限,並肯定那真理就是萬有賴以存在的總根基:「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寂兮寥兮,獨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地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」(道德經)。


孔子把這個被老子視為「天地母」的真道稱作「天」,對之心存敬畏,認為人如果得罪了任何勢力,都可以商量、談判,請求對方原諒,但是「獲罪於天,無所禱也」(論語),意思就是「如果得罪了真道,就必受審判!」有別於老子的鍥而不捨、追根究柢的探索精神,孔子因「天」、「道」難以探索究竟,故把思考的重心轉向世界,對真道的態度從敬而畏之轉變成敬而遠之。當子路向他請教侍奉鬼神的道理時,他反問道:「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」子路繼續問:「敢問死。」孔子再反問:「未知生,焉知死?」(論語)由此看出,孔子只注重人和人生的舞台 —— 世界,而對於靈界事物和人逝世之後的處境,則抱持鴕鳥心態,所以他主張「敬鬼神而遠之」(論語)。然而,儒家經典《中庸》卻有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;可離,非道也」之立論,把「道」看成不可片刻離開這麼重要;此觀點對真理的明白程度,可媲美老子的「天地母」論。難道孔子的後人比他的覺悟更高嗎?其他的我不敢說,但就「不可片刻離開道」這一點,我認為已經比「敬鬼神而遠之」高出太多了。


在老子與孔子之後五百年,老子所說的「天地母」真道的本體耶穌基督,道成肉身來到了世界,祂告訴人類祂就是真理與生命(若望福音14:6),聖經證明主耶穌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源:「萬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;凡受造的,沒有一樣不是由他而造成 的。在他內有生命,這生命是人的光。」(若望福音1:3-4)既然人是祂造的,人的生命之光由祂而來,人就當然不可片刻離開祂了。所以,耶穌基著對門徒說:「你們住在我內,我也住在你們內。正如枝條若不留在葡萄樹上,憑自己不能結實;你們若不住在我內,也一無所能。」(若望福音15:4)就是說:人若須臾離開耶穌基督,就一無所能。


現在我們應該明白:在中國的道家和儒家的理論體系內,可以看到天地萬物本源的的部份影子,那本源就是耶穌基督,祂是人的生命之光。「那普照每人的真光,正在進入這世界;他已在世界上,世界原是藉著他造成的;但世界卻不認識他。他來到了自己的領域,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他。但是,凡接受他的,他給他們,即給那些信他的名字的人權能,好成為天主的子女。」(若望福音1:9-12)如果孔子認識主耶穌,就不會說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這句話了,因為耶穌基督是生命之源,人的生命由祂創造並承托,當人生終結、穿過死亡之門後,信主的人仍在基督生命之光裏面,藉着基督成為天主的子女,在天國享受永生,那裏「不再有黑夜了,他們不需要燈光,也不需要日光,因為上主天主要光照他們;他們必要為王,至於無窮之世。」(默示錄22:5)



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a04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